本報記者 劉釗
“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公司實現銷量續創新高,希望在接下來每一次業績發布會上,公司能在利潤方面創歷史新高,為股東帶來更大的回報。”在8月14日舉行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27%,首次在半年度營收規模上突破1500億元大關;累計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市占率首次突破10%。基于超預期的市場表現,吉利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
戰略協同釋放效能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27%,創歷史新高;實現歸母凈利潤92.9億元,扣除外匯匯兌稅后歸母凈收益等非核心損益后,實現核心歸母利潤66.6億元,同比增長102%;毛利總額提升至247億元,毛利率達16.4%;總現金水平穩步上升至588億元。
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增速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公司市占率首次突破10%。其中新能源銷量72.5萬輛,同比增長126%;出口銷量超18萬輛,表現穩定。
2024年9月份,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戰略全面調整,提出“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去年12月份以來,吉利控股先后推動旗下極氪與領克合并,以及吉利汽車與極氪合并,實現“回歸一個吉利”。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與高效協同。
極氪與領克合并半年來,協同效應持續釋放。數據顯示,兩者在高端市場銷量穩居前列,研發、制造及管理成本顯著優化。今年初,為解決多品牌協同障礙、杜絕重復投資、優化資源配置,吉利控股管理層果斷推動旗下吉利汽車和極氪兩家上市公司合并為單一實體。“此次戰略合并對吉利控股未來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唯有徹底整合,才能最大化激發協同效應,推動‘一個吉利’邁向全新發展階段。”桂生悅表示。
資源整合與協同效應的釋放,直接體現在費用優化上。吉利汽車旗下吉利汽車集團CFO戴永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銷售費用率與行政費用率均實現大幅優化,其中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至5.6%,降幅達16%;行政費用率同比下降至1.9%,降幅達26%。”
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堅持對產業鏈與用戶負責,以安全為第一優先級,持續突破創新,構建行業領先的全域AI“體系力”和產品競爭力;在智能電動化與高效燃油領域雙線領跑,穩健經營、多元布局,為企業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全球化版圖加速擴張
新能源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成為吉利汽車上半年最亮眼的“增長極”。數據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三大品牌新能源總銷量超72.5萬輛,同比增長126%,新能源滲透率達51.5%,穩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隊。其中,吉利銀河系列升級為獨立品牌后進入“強勁增長周期”,上半年銷量54.8萬輛,同比增長232%。
在高端豪華市場,極氪與領克形成“雙輪驅動”格局,成為品牌價值提升的核心支撐。
極氪上半年銷量9.07萬輛,累計交付量刷新豪華純電50萬輛最快交付紀錄,旗下MPV車型極氪009系列在多個國家與地區斬獲銷冠;領克上半年銷量15.41萬輛,9款車型躋身細分市場前十,領克900實現35萬元價位段突圍,品牌價值持續提升。
在全球化布局上,吉利汽車上半年海外市場穩步拓展,出口銷量超18萬輛,品牌全球銷售網點覆蓋85個國家和地區,重點市場推出10款高價值車型,銀河E5國際版EX5登陸26國成為全球化明星產品。埃及工廠投產、印尼工廠試產成功,進一步強化了本地化能力。極氪與領克在國際市場同樣表現突出,極氪在超過40個國家或地區設有逾70家門店,上半年在中國香港地區榮膺豪華汽車品牌銷量榜首,在哈薩克斯坦登頂純電品牌銷量冠軍;領克在歐洲設有7家俱樂部及58家經銷商,進入多米尼加、老撾等新市場,目前海外出運超9.2萬輛。
“吉利汽車秉持‘全球協同’和‘區域深耕’的策略推進國際化發展,海外發展將列入集團優先級大戰略。”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執行董事淦家閱表示,未來將持續聚焦高價值“出海”,加速全球海外體系變革和產業體系化“出海”,擴大本地化運營。
展望2025年下半年,吉利汽車新品將密集發力,總計推出5款全新新能源產品。隨著“一個吉利”戰略深化,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將再升級,向300萬輛全年銷量目標穩步邁進。
00:05 | 衛龍美味蔬菜制品成業績新引擎 |
00:05 |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加碼布局AI應用 |
00:05 | 吉利汽車半年度營收規模首破1500億... |
00:05 | 京東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創近三年... |
00:04 | 快遞企業開始放棄低價競爭策略 |
00:04 | 光伏玻璃價格回升彰顯行業“反內卷... |
00:04 | 華為、小米等大廠商搶占AI眼鏡千億... |
00:04 | 儲能行業正式啟動“反內卷”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00:0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9 | 時隔6年再現險企舉牌同行巨頭 |
23:59 | 多家券商對另類子公司注冊資本“做...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