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截至8月13日,17家擁有生豬養殖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前7個月銷售數據。從數據來看,多家養殖上市公司前7個月生豬出欄總量同比增長。
例如,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提及,今年前7個月,公司生豬銷量累計為2109.67萬頭,而在2024年的前7個月,公司生豬銷量累計為1669.75萬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則顯示,今年前7個月,公司銷售商品豬累計為4474.9萬頭,而在2024年的前7個月,公司銷售商品豬累計為3854.6萬頭;江蘇立華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表示,公司今年前7個月累計銷售肉豬109.51萬頭,2024年的前7個月累計肉豬銷售55.87萬頭。
“今年前7個月養殖企業的生豬出欄量同比增加明顯。綜合因素影響下,生豬價格呈現‘下跌易上漲難’的態勢。”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鄒瑩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不過,雖然面臨較大壓力,但養殖端仍有一定利潤。“根據監測數據計算,8月份第1周,生豬自繁自養的盈利為89.01元/頭,預計生豬行業的產能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其中,大型養殖集團的產能預計會微增,中小養殖場繼續產能去化。在此背景下,生豬銷售價格或在相對低位波動。”鄒瑩吉如是說。
今年7月23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座談會。會議提出,當前,生豬產業面臨產能階段性偏高、生產和價格波動風險大等問題,同時,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糞污處理、屠宰檢疫監管等任務艱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還有不少短板制約。要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合理淘汰能繁母豬,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要加快建立現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豬種遺傳資源開發利用,推進生豬種業自主創新,支持生豬種業企業做優做強。
卓創資訊在研報中表示,當前豬市面臨的核心矛盾在于“產能絕對量高企”與“結構性調整滯后”,能繁母豬存欄量折射出產能優化的艱巨性。截至2025年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43萬頭,雖環比僅增長0.1%,但較39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標準仍高出3.7%。
“企業需加強創新與成本控制,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楊志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成本控制仍是企業抗風險的關鍵,但效果分化明顯。頭部企業憑借成本優勢在成本上升和豬價波動中仍能保有一定利潤;但中小養殖戶則面臨更大壓力,需尋求創新與轉型。
鄒瑩吉對記者介紹,長期來看,當前生豬市場正處在“數量去化緩慢、效率提升迅速、結構性矛盾明顯”的階段。限制二次育肥可避免人為延長養殖周期、制造供應短缺預期的市場擾動。控制出欄體重,可避免過度壓欄導致的階段性供應過剩,有助于穩定豬價,提高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在相關政策支持下,行業整體有望從“拼規模”的粗放競爭轉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11:43 | 永杰新材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 |
00:17 | 騰訊全生態加速融入AI |
00:17 | 贛鋒鋰業整合海外三塊鋰鹽湖項目 |
00:17 | 兗礦能源上半年增產降本顯經營韌性 |
00:17 | 江蘇索普擬定增募資不超15億元擴產 |
00:17 | 國盾量子上半年量子計算業務收入同... |
00:17 | 部分中小房企并購科技資產謀轉型 |
00:17 | 上市公司搶抓大型儲能需求增長機遇 |
00:17 | 鋰行業加速推進“反內卷”行動 |
00:17 | 多家養殖上市公司前7個月出欄總量... |
00:17 | 均普智能逐浪具身智能藍海 |
00:12 | 多只公募基金產品增設代銷機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