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G商用元年,但是高通5G研發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科技公司做技術研發一定有很多試錯的過程,不斷自我糾正的過程,通信技術十年一‘G’的話,今年剛剛開始是5G大規模拓展階段,但是做技術研發的廠商,永遠不會停止向下一代演進的步伐!”
4月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行的“聚焦新基建·5G拓展之年的手機業鏖戰”線上沙龍上,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如是說。
2020年無疑是5G發展的關鍵年份,更是5G走向大眾的普及之年。侯明娟認為,今年通信相關企業都會是非常忙碌的一年,5G商用正在全球加速拓展。她同時透露,疫情實際上對于手機行業的影響是有限的,業界都很樂觀。
對今年5G發展有信心
高通是全球領先的手機芯片企業,蘋果、三星、小米、vivo等品牌手機均一直大規模采用高通芯片相關產品。現在5G要發展,芯片企業成為其中的核心,這也是各家手機企業搶高通首發的原因所在。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也讓大家擔憂5G芯片行業是否會受到影響。
侯明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芯片產業受疫情影響還是相對比較小的。芯片產業供應鏈全球化程度非常高,產業鏈比較長,廠商對供應鏈精細化管理能力、把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對抗了疫情帶來的沖擊。
侯明娟介紹,5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演進的過程,相應的5G標準的完善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表示,整體上看,業界對于全面的5G發展非常有信心,相信今年大家都會是非常忙碌的一年。
“雖然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但是同時看到國家和企業界都在積極行動,出臺相關政策,或者加強合作,積極推動5G發展,所以5G發展危中有機。”侯明娟介紹,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國內4G基站數量占全球4G基站數量的比例在一半以上,也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應用市場。根據演進思路,毫無疑問,5G時代,中國會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這絕對是可以確認的趨勢。
在侯明娟看來,中國正在強調新基建,運營商合作伙伴們積極建設5G網絡情況下,今年中國5G市場擁有更有利的推動力量。今年到年底再回頭看,也許大家共同的進一步努力可能會抵消現在疫情帶來的影響。
5G手機已非昂貴代名詞
據高通早前發布的數據,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45家OEM廠商已推出或宣布推出5G終端,超過50家運營商部署5G商用網絡,超過345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侯明娟此次介紹,從產品角度,高通過去幾年推出了比較豐富的5G產品組合,包括基帶芯片、移動平臺、天線模組。僅僅今年2~3月這兩個月時間,已經有十家手機廠商品牌陸續發布了搭載高通公司旗艦型驍龍865的5G智能平臺。
“5G手機已經不再是昂貴、奢侈品代名詞,普通百姓喜歡換一個新手機的話,其實現在有很多選擇。”侯明娟介紹,高通去年就已經宣布2020年推出不同層級5G終端產品組合,跨度到驍龍8系、7系、6系,目的就是推動5G規模化發展要支持不同價位層級的終端,讓更多消費者都能夠使用上最先進技術的產品。
中國三大運營商計劃在2020年年內使5G基站數量超過60萬個,而相應的投資則近兩千億人民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3月26日,我國5G手機產品類型76款,累計出貨量超2600萬部,發展速度迅猛。高通預計,2022年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7.5億部,2025年將達到28億部;2023年全球5G連接數預計將超過10億。
侯明娟認為,2019年是傳統5G的元年,5G當年在全球獲得了快速商用部署,2020年5G將會全面擴展。首先在網絡層,今年5G組網方式從非獨立組網向獨立組網演變。第二,5G智能手機從旗艦層級快速向主流層級拓展,更多用戶都能享受到5G體驗。第三,拓展還意味著5G向更多終端類型拓展,比如5GPC、5GVR、XR等設備。
手機之外,5G所帶來的先進特性不僅可以賦能手機,還將成為更多終端類型和更多行業發展的驅動力。XR(擴展現實)作為下一代移動計算平臺,也將受益于5G的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優勢。侯明娟表示,以前VR帶來的是玩游戲場景化的感覺,現在也能夠為企業級用戶在公共事業、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提供強大助力。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