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武琪
日前,國家郵政局公布監測數據。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6日),全國郵政快遞業共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7.49億件,較去年農歷同期增長16%。其中,攬收快遞包裹4.2億件,與2019年、2020年、2021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545%、338%、12.04%;投遞快遞包裹3.29億件,與2019年、2020年、2021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645%、280%、21.6%。
虎年春節快遞業務量繼續上漲
今年春節期間,特色產品和節慶寄遞需求旺盛,農產品網銷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郵政快遞業務量增幅較大。除了全國數據,廣東、江蘇、海南等快遞“產糧區”也陸續公布了春節期間當地快遞攬投量。
廣東省郵政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1月31日至2月6日,廣東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達1.4億件,日均快件處理量約2000萬件。春節期間,廣東省郵政業有8.4萬名快遞小哥正常上班,各寄遞企業投入運營的車輛有3.4萬余輛。
江蘇省郵政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江蘇全省郵政快遞共攬收和投遞包裹6398萬件,較去年農歷春節同期增長12.57%。
在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管理處副處長許良鋒看來,春節期間,快遞攬投數據持續上漲,有兩方面原因,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是需求側拉動。春節期間本來就是老百姓的傳統消費旺季,特別是近年來,網購年貨逐漸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快遞企業響應國家郵政局號召堅持‘不打烊、不休網、不積壓’,為年貨在春節期間順利送,提供良好的運力和網絡保障;二是供給側主動升級。快遞全網不論是在城市末端服務還是干線運輸甚至到農村末端覆蓋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同時,全行業的數字化也引領著行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一件件包裹承載的親情友情鄉愁更加溫暖人心。”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交通運輸團隊聯席首席分析師肖祎也持相似觀點,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業務量春運至春節期間,整體增幅較大,主要得益于需求側年貨寄遞需求旺盛、供給端服務能力提升,二者配合推動包裹量釋放,此外也有政策助力因素,鼓勵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提供正常快遞服務。”
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下,盡管疫情對人的流動有所抑制,但貨物流動需求卻更加頻繁,年貨從自購到互寄,快遞傳遞親情、溫暖人心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肖祎分別從供給端和消費者兩個角度作出具體分析:“從供給端看,快遞企業今年春節期間的運營也具有較多亮點。”她將快遞春節運營模式形容為“馬鞍型”:“快遞業春節運行模式與交通運輸的春運模式截然不同,呈‘馬鞍型’——春節期間的快遞需求有所減少。”
價格“漲漲漲”背后服務尚需提升
諸多品牌快遞企業在今年春節前均宣布“不打烊”。肖祎表示,“數家通達快遞開始選擇‘春節不打烊’,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特殊時期的‘不打烊’已逐步成為網絡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不停網也有助于快遞網絡在節后盡快恢復至日常常態水平。而直營快遞企業,預計在過往基礎上,科學預測、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業務量波動對資源和成本的壓力將進一步減輕。”
件量上漲,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消費恢復,但用戶的滿意度還需要提升。
一些網友在網絡平臺“吐槽”快遞變慢了:“春節前就顯示已發出,但春節快過完了也未收到包裹”,還有消費者反饋所在地驛站關門、快遞客服聯系不上等。上海市消保委日前發文稱,春節長假期間(1月31日至2月6日),上海市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進入黑貓投訴)4600件,按投訴類別分,商品類投訴1949件,其中服裝鞋帽、食品、家居用品位居商品類投訴的前3位;服務類投訴2651件,其中快遞、文娛票務、網絡游戲位居服務類投訴的前3位。
肖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消費者角度看,在解決了春節期間快遞‘有沒有’的問題后,大家也關注春節期價快遞快不快的問題,根據調研看,春節期間部分快遞時效較平時有所放緩,隨著消費習慣培育、供給端逐步完善、包裹量逐步增長,未來時效有望更加趨于于常態化水平。”
(編輯 喬川川)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