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沈明: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新動能成長速度和支撐作用超出預期。國家發改委提出未來還將從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及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著手,推出更有力的扶持措施。本報今日請專家對政策進行解讀。
專家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
■本報記者 杜雨萌
“近年來,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新動能成長速度和支撐作用超出預期。”2月11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正在進一步顯現,不斷推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據有關機構測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超過70%。一些東部省份已經走出結構調整陣痛期,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值得關注的是,上個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新產品需求非常旺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迅速成長。
孟瑋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落實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一批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運行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寬創新創業融資渠道。加強政府資金與金融資本的合作,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抉擇和主要路徑,也是順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重點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另一方面,要立足生產和生活消費升級的需要,推動傳統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向質量提升、綠色低碳、服務優化、品牌高端等方面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吳琦表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規模快速壯大、產業水平開始邁向中高端。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提高到了2015年的8%。“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隨著技術創新的加快和商業模式的成熟,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細分領域將進入成熟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