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七大要點提煉
下面,基金君對《意見》的要點進行提煉,供大家學習參考。
要點1:制定完善統計標準,形成統計基礎
統一金融數據統計口徑。統一規范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交易對手方所屬經濟部門、金融基礎設施等基礎統計要素的定義、口徑、分類和編碼等規則。相關部門制定行業統計標準,與基礎統計標準協調對標。
廣發銀行組點評:金融機構監管套利一般出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監管非對稱",另一個是"監管真空"。
監管非對稱:如果多個監管部門的目標或手段不一致時,在監管重疊的金融業務領域,可能出現不同部門力度不一致的"監管非對稱"現象,導致金融機構的監管套利。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金融監管機構目標和手段上進行協調,隨著本輪國家機構改革的推進,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協調性加強,這一問題已經相對有效解決。
監管真空:由于金融創新,金融機構產生新的業務類型,或者跨部門監管的障礙,新的業務類型無法進行有效數據統計,導致金融監管真空的出現。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更高層次金融監管部門進行數據統計和監測的統籌,增加數據透明度和可信度。
《意見》出臺,正是為了解決金融創新帶來的數據缺失和失真問題,短期直接呼應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服務于本輪金融監管協同,長期利好我國金融體系的透明度和穩定性。
要點2:建立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強化大國金融數據治理
實現數據有效共享。2018年-2019年,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基礎數據歸集平臺;2020-2022年,建設先進、完備的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
要點3:資管產品綜合統計,"一穿到底",識別風險
與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呼應。資管產品綜合統計(規模、關聯性、資金結構、杠桿率、收益率、期限結構等),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的資管產品"一穿到底",反應產品關聯性、發現金融風險傳染性、實現資金鏈條穿透性,建立資管產品統計信息系統,制定交叉性金融產品統計制度,擴展統計監測,識別風險傳染渠道。
要點4:建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集團統計
建立"機構對機構"交易對手統計模板,統計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之間、內部機構之間、內部外部機構之間的交易和風險;統計金融控股集團的股權關系,穿透至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統計集團公司與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間的金融活動,反映內部關聯交易及風險。
廣發銀行組點評:在防范系統性風險重要原則下,系統重要性金融控股集團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監管。"大而不倒"的政府隱形背書將面臨更高的監管要求,下一步需要關注系統重要性金融集團實際控制的金融持牌機構,是否也會面臨更高的監管要求。就部分創新業務領域而言,如互聯網金融,由于統計時間點退后,在對應統計體系完善之前,相關監管可能會非常趨嚴。
要點5:編制金融業資產負債表,完善金融資金流量、存量和貨幣信貸統計,強化宏觀杠桿率監測基礎
建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統計指標與資產負債統計指標體系的對應關系,編制統一的金融業資產負債表,摸清金融業家底;完善金融活動的資金流量和存量統計,做好與國民賬戶的銜接配合;完善貨幣信貸統計制度與宏觀調控總量指標,完善貨幣政策傳導和流動性創造過程的統計監測;在此基礎上完善對宏觀杠桿率的統計測算。
廣發銀行組點評:當前,由于跨部門信息統計困難,數據重疊性、交叉性、不可穿透性導致宏觀金融數據統計失真,典型如游離于信貸統計之外的同業和表外等影子銀行業務,會導金融杠桿率的高估或低估,使得我們對金融系統結構性和脆弱性把握不足。
從歷史看,由于影子銀行的對沖,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長期效果偏弱。本次改革將"完善貨幣政策傳導和流動性創造過程的統計監測",這有助于提高貨幣當局對經濟調控的掌控力,增加貨幣政策的中長期有效性。
《意見》明確表示要"建立機構對機構交易對手統計模板",這個統計模板將是核心抓手,幫助我們打開影子銀行黑箱,提高相關業務數據透明度,逐漸壓縮政策套利空間,降低宏觀金融風險。未來,預計同業擴張的空間急劇縮小。
要點6:完善債券、貨幣、外匯、黃金等金融市場統計
完善上述各類現貨市場及對應衍生品市場的統計,實現對股票市場與其他市場數據主要關系的關聯監測。現階段以債券市場統計為主要推進領域。
廣發銀行組點評:當前我國債券市場分割現象相對嚴重,《意見》明確提出開始階段"以債券市場統計為主要推進領域",預計未來債券市場監管分割、基礎設施機構協調性不足、數據透明度不高的現象將弱化,意味著不同監管主體和交易場所的監管非對稱現象將減少,發債主體的融資監管套利空間將收縮。
要點7:完善地方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統計
制定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互聯網金融機構等的統計制度,填補統計空白。
廣發銀行組點評:未來地方監管機構審批的金融類公司(如互聯網金融機構、小貸公司等)的跨區域經營行為可能會受到限制。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