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預期,2021年國內經濟增速可能達到8%左右。經濟穩步復蘇的主要動力來自哪里?專家認為,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猶在,要重點在擴大內需上下功夫,2021年消費穩步修復可期,全年增速或達10%。同時,在基建投資面臨較大財政資金壓力、房地產投資面臨政策約束等背景下,制造業投資有望明顯反彈。
經濟增速料強勁反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2021年經濟增速有望大幅上升,特別是2021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會強勁反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預計,由于低基數效應,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10%以上,之后逐季放緩至9%、6%和5.5%左右,趨近我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長率;2021年GDP同比增速會達到8.2%至9%。
“2021年是對未來中長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窗口期。2020年宏觀調控對緩和不利局面、推進短期經濟復蘇有很好的效果,但民間投資恢復不及預期。2020年經濟恢復主要是靠抓供給,2021年要在需求端多下功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說。
著力擴內需
從經濟復蘇的主要動能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立群表示,在2020年經濟恢復中,外需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與我國有效的疫情防控和中國制造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中的作用是分不開的。不過,當前外部環境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不能把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前景寄托在外需方面。
“如果2021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消費增速可能回升至10%。”王一鳴認為,從短期看,消費下降主要是疫情因素造成的。疫情發生后,政策比較偏向于扶持供給端復工復產,但在消費端的刺激措施不是很多。
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報告認為,2020年12月以來疫情的零星發生有可能對元旦、春節假期消費產生一定影響。但綜合來看,隨著疫情影響的淡化,以及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下注重保障就業、提升居民收入等相關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消費的持續修復可期。
為確保消費長期穩定回升,更好發揮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作用,王一鳴強調,從中長期看,要加強制度性建設,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社保水平,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擴大租賃房比重、減少房貸壓力對消費的擠壓等。
張立群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好地在擴大內需上形成合力。另外,在市場需求不足時,企業不愿積極擴大生產。這需要改善營商環境,繼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讓企業生產活躍起來。
制造業投資將回升
“如果經濟增速繼續上行,并且比大家想象得要好,那么制造業一定是重要的引領環節。”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稱,制造業投資中八成以上是民間投資。看好制造業投資是由于我國當前處于新一輪產能擴張周期新起點,預計結構性貨幣政策調控將給予制造業更多支持。
從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大項———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來看,劉俏預計,2021年房地產投資受到信貸約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收縮,后續發力空間有限。大項目開工將帶動基建投資增速高于2020年,但地方政府受債務管控影響,基建投資意愿不強。在財政收入下降情況下,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并且優質基建項目相對缺乏。受制于財政壓力,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或不到5%。
與前兩者相比,制造業投資有較大回升空間。在劉俏看來,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可能維持兩位數增長,全年增速有望達到8%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將持續表現良好。一方面,2021年上半年受海外強需求影響,制造業投資將保持正常補庫存狀態,從而維持較高增速。另一方面,國企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將助力制造業投資增長。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