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0年經濟成績單正式出爐,全年經濟增速好于預期。
“從2020年經濟運行軌跡看,一季度增速為-6.8%、上半年增速為-2.7%、前三季度增長1.0%、全年增長2.7%。2020年四個季度廣州經濟的累計增速從負增長到不斷提速上揚,呈現出‘經濟增長韌性強,結構優化動力足,質量效益超預期’的特點。”
1月29日下午,廣州市統計局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如此評價廣州2020年的經濟表現:“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5019.11億元,比上年增長2.7%。”
同日上午,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正式開幕,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他表示,2021年廣州市的預期GDP目標增速錨定“6%以上”。
回顧2020年,廣州經濟主要的支撐有哪些,涌現出哪些亮點?展望2021年,廣州的重點經濟安排有哪些,打算如何實現“6%以上”的目標增速?
從負到正的“上揚曲線”
縱覽廣州2020全年經濟增速,可以看到一條持續上揚的曲線。
2020年第四季度,廣州經濟迎來重要拐點,各主要經濟指標基本恢復常態。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7%,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9.5個、5.4個和1.7個百分點。
經濟走出“上揚曲線”,是疫情常態化之下廣州多產業穩步向好、消費市場加速回暖,以及經濟新動能進一步釋放的共同結果。
從產業結構來看,廣州三大產業全線“飄紅”,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同比增長9.8%、3.3%和2.3%。
2020年,廣州農業生產增速創26年來新高,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7.61億元,同比增長10.2%。在馮俊看來,農業生產增速創新高,背后是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數字化農業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值得一提的是,2020全年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亦同比增長2.3倍。
農業成績亮眼之外,“汽車”也是廣州2020年經濟領域的核心關鍵詞。廣州市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歐江波認為,廣州市汽車城市特征在2020年實現了進一步強化。
從生產端來看,2020年,廣州市汽車制造業表現尤為出色,全年有7個月的當月增速達到兩位數。全年汽車產量突破295萬輛,居全國城市之首。
從消費端來看,汽車消費明顯回暖,帶動力強勁。數據顯示,廣州汽車消費自下半年以來連續6個月單月增速保持正增長,9月份開始汽車消費再升溫,連續四個月單月兩位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點行業帶動經濟反彈,廣州的消費、產業也呈現出類似的新特征:在回暖中升級。
一方面,消費市場的升級趨勢顯著。2020年,廣州市限額以上通信器材類、家電音像器材類等電子產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6%,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0%和8.1%。
另一方面,各種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也在2020年不斷涌現,成為了2020年廣州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例如,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新模式也成為了傳統商貿之都轉型的“重頭戲”。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電商直播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廣州亦迅速反應,于去年9月正式印發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從加強頂層設計、打造產業集群、推動商貿領域應用、構建人才支撐體系、營造發展良好氛圍等五個方面提出16條政策措施,努力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
“6%以上”的增長目標
四季度良好的收官成績,無疑提振了2021年廣州的發展信心。
溫國輝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
如何看待上述的經濟預期目標?對此,歐江波保持謹慎樂觀的預期。他認為,一方面,新冠疫情雖然在全球仍呈大爆發態勢,但防控工作總體良好,特別是疫苗的推出和接種,預計疫情對2021年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將明顯小于2020年。
另一方面,廣州經濟社會總體穩健、韌性十足,受影響產業的復蘇態勢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預計將會持續。再加上2020年基數相對較低的因素,他預計2021年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謹慎樂觀,地區生產總值有望實現7%以上的增長。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則認為,廣州之所以定“6%以上”的GDP增長目標,與廣州產業轉型也有一定關系,這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調整空間、贏得調整時間。“轉型過程中會存在陣痛,調整產業就會壓縮一些落后的、不適合城市發展定位的產能,定得太高了不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彭澎說。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也為2021年經濟工作劃下重點。為實現6%乃至7%的經濟增速,廣州將著重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同時加速推進產業鏈現代化。
圍繞科技創新,報告凸顯了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的重要性。報告指出,廣州打造全球人才創新高地。完善“廣聚英才計劃”,培育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領軍團隊。同時加快建設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厚植技能人才培養優勢。
為何要在報告中強調技能人才?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認為,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雄厚的技能人才儲備。廣州雖有很多技工院校,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人才仍然緊缺。而報告強調厚植技能人才培養優勢,正說明了廣州將技能型人才放到了很高的層次,將著力營造自身在技能人才儲備上的優勢地位,將對廣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圍繞產業鏈提升,報告則格外突出了“智”這一關鍵字。報告指出,廣州將在2021年實施“穗芯”工程、“智造”工程以及“智行”工程等,全方位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
在李志堅看來,廣州已深深意識到,未來的產業發展都將圍繞“智”字來開展。廣州傳統產業較為發達,但都面臨著在新技術條件下的轉型升級課題。可以預見的是,廣州下一步產業發展,將就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來開展,更加聚焦于智能領域,提高自身戰略能級,培育發展新動能,用最前沿科技賦能傳統產業。
18:08 | 中國人保健康2025年客戶節彩虹跑活... |
16:56 | 上交所發布科創成長層指引 新注冊... |
16:16 | 明起復牌!這家創業板公司跨界并購... |
16:15 | 剛剛!上交所發布,科創板改革“1+... |
16:11 | 財通資管REITs產品獲獎 以金融之力... |
16:10 |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認定標準細化 ... |
18:31 | 長周期考核提升險資投資穩定性和積... |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11:10 | 多舉措應對經營壓力 瓦軸B預計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