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要點速覽:
1.2024年上半年,國內ETF總成交額合計14.66萬億元,非貨幣ETF總成交額達11.48萬億元,均創歷史半年度新高
2.2024年上半年,兩市ETF整體規模增長4200億元至2.47萬億元(增幅20%),其中深市ETF規模增長1133億元至6066億元,增幅23%
3.2024年上半年,兩市ETF分紅頻率和金額大幅增加,1月份至6月份共分紅30次,分紅總金額53.84億元,同比增長78%
9月13日,深交所發布《ETF投資交易白皮書(2024年6月)》(下稱《白皮書》)。從《白皮書》展示的數據來看,2024年上半年機構資金持續流入,成交活躍度進一步提升。隨著行業分紅、降費深入推進,投資者服務質效得到提升,ETF投資者數量穩步增長。
深交所表示,2024年以來,深交所積極推廣指數化投資理念,圍繞投資者多樣化訴求,優化市場培育矩陣,針對不同類型投資者,開展走進營業部、ETF大講堂和對話基金經理等市場培育活動,ETF市場整體影響力持續擴大。
深市ETF規模整體增長
ETF成交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深市ETF規模整體增長,投資者重點增配寬基ETF。2024年上半年,兩市ETF整體規模增長4200億元至2.47萬億元(增幅20%),其中深市ETF規模增長1133億元至6066億元,增幅23%。深市ETF份額增長717億份至5628億份,實現了明顯的增量資金流入。從結構來看,投資者重點增配寬基ETF。2024年上半年,兩市寬基ETF規模增加4056億元,占ETF新增規模的92%。
境內股票型ETF中,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指數和以中證500、中證1000為代表的中小盤指數最受資金青睞。此外,當前市場環境下,紅利資產的吸引力得以提高,資金也在持續流入紅利策略方向的ETF。
ETF成交活躍度進一步提升,高于股票和債券市場。隨著國內ETF市場認知度逐步提高,投資者對ETF的接受程度日益增強,交投活躍度持續提升。2024年上半年,全市場非貨幣ETF總成交額11.4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ETF日均換手率為5.63%,流動性表現好于股票和債券市場。
2024年上半年債券ETF成交額維持高位,達2.74萬億元。跨境ETF成交額達2.73萬億元,占ETF總成交額的19%,占比明顯提升。股票ETF成交額為5.79萬億元,較2023年下半年增長0.16萬億元。同期商品ETF交投活躍度也進一步提升,成交額0.23萬億元。
機構投資者增持ETF,中長期資金入市意愿增強。以中國人壽、新華人壽為代表的保險機構在2024年上半年大幅增持ETF共337.53億元。結構上來看,保險機構相對更偏好權益類ETF,尤其是寬基ETF和紅利ETF。
ETF分紅大幅增加
深市ETF持有人數量持續增長
ETF分紅大幅增加,投資者體驗感提升。2024年上半年,兩市ETF分紅頻率和金額大幅增加,1月份至6月份共分紅30次,分紅總金額53.84億元,同比增長78%。3月份,深交所推出市場首只月度分紅產品(萬家中證紅利ETF),該產品運作模式受到市場認可,規模由2.6億元增長至36億元。
ETF市場出現“降費潮”,產品和交易費用齊降。今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調降基金管理費、托管費以及證券交易傭金,降低了市場投資成本。深交所在證監會統籌指導下,立足投資者利益,推動降低ETF管理費率,切實提升投資者體驗。
深市ETF市場持有人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6月底,深市ETF持有人數量已達334萬(未穿透聯接基金),是2020年底的2.29倍。隨著交易股票的投資者逐步參與投資ETF,深市ETF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以來年化增長率達37%。
此外,深市主流動性服務商覆蓋率超七成。截至2024年6月份,深交所主流動性服務商數量已經達到18家,覆蓋產品達到273只,占深市ETF數量的69%。未來將通過不斷完善相關規則和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機構參與到ETF主流動性服務商的行列中。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新“國九條”和證監會“1+N”政策文件要求,不斷推出與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相匹配的投資產品,開展投資者喜聞樂見的市場培育活動,切實把服務資源配置在投資者真正需要的領域,不斷推動ETF市場形成更加完善、健康的生態體系。
(編輯 喬川川)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