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見習記者 余俊毅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公募基金的種類也逐漸多樣化。其中指數增強型基金由于有機地結合了主動與被動的投資方式,其投資價值也逐漸凸顯,受到市場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tǒng)計,截至9月6日,今年以來境內市場共成立發(fā)行指數增強型基金36只,合計規(guī)模達254.9億元,此外還有多家公募正在熱門“賽道”布局。
指數增強型基金是指數基金的一種。但不同于普通指數基金的是,基金經理除了將絕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于被動追蹤指數外,還會剩下一小部分的資金來進行主動管理,以獲得更加理想的收益。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募基金作為服務廣大普通投資者的良好投資品種,從過往二十多年在中國的發(fā)展來看,總體為客戶贏得了較好的超額收益,體現(xiàn)了專業(yè)投資機構獲取長期主動管理收益的能力。而指數基金本身作為偏被動型權益投資產品,因為其操作簡單、費用低廉、長期表現(xiàn)依然可觀等優(yōu)勢,也在眾多成熟市場廣受專業(yè)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歡迎。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中國公募基金市場中,基金產品合計超過8500只,總規(guī)模超過23.5萬億元。指數型基金(被動+增強)有約1000只,但規(guī)模僅有1.2萬億元。其中指數增強型基金數量更是僅有不到150只,規(guī)模不足0.15萬億元。由此也不難發(fā)現(xiàn),指數基金特別是指數增強型基金在中國的發(fā)展相對公募的整體發(fā)展還是較為落后,未來發(fā)展空間巨大。”姚楊說道。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和證監(jiān)會官網數據梳理發(fā)現(xiàn),截至9月6日,今年已經有9家公募基金在熱門行業(yè)布局了17只指數增強型基金。
具體來看,其中匯添富基金在指數增強型基金方面布局最多,分別上報了芯片、光伏、細分化工、科創(chuàng)50、上證50作為基本面的基金。此外,易米、招商、天弘基金分別針對傳統(tǒng)的消費、創(chuàng)業(yè)板、醫(yī)藥、高端裝備的指數上報了指數增強型基金;而華寶基金針對今年熱度較高的稀有金屬主題指數、西部利得基金針對人工智能主題指數,都申報了指數增強型產品。同泰基金針對滬深300指數申報了增強型基金。
“在大盤整體偏向結構性行情的情況下,部分股票板塊比較熱門,上漲較快。但絕大多數的股票板塊只跟隨小漲或根本不漲,這就會造成寬基的量化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較為普通。通過指數增強型基金來布局參與行情較好的熱門行業(yè)能增加和獲取這一部分板塊帶來的收益,這是公募基金開始布局熱點行業(yè)和指數增強型基金產品的動力?,F(xiàn)在主要趨勢是做一些板塊指數的增強型基金,如果板塊屬于熱門賽道,容易做出好的業(yè)績。”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那么相比普通指數基金來看,指數增強型基金有什么優(yōu)勢呢?姚楊認為,相比普通被動性指數基金而言,增強指數基金除了能夠獲得跟蹤基準指數本身上漲的貝塔收益,還追求基金本身相對指數的阿爾法收益。在嚴格控制組合跟蹤誤差等基礎之上,利用主動量化模型結合基本面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疊加自下而上個股精選策略,部分還通過"打新"增厚收益,在控制指數跟蹤誤差的同時,力爭獲得基準指數之外的超額收益。
對于指數增強型基金產品未來的市場前景,中金公司的研報指出,2021年,國內A股主要市場寬基指數表現(xiàn)平平,整體呈現(xiàn)寬幅震蕩,但行業(yè)和個股層面有結構性機會,成交活躍度處在高位也為指數增強策略獲取收益提供了沃土,公募、私募和場外指數增強型基金年初至今均收獲不錯的收益成為市場的風口。研報認為,大資管時代,指數增強產品不僅僅是市場短期追逐的熱點,而將成為投資者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挑選這類基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姚楊建議到,“選擇指數增強型基金首先需要明確這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并結合估值分位等指標選擇合適的標的跟蹤指數,在選定指數的基礎上,審慎選擇長期超額收益穩(wěn)定、規(guī)模適中、費率適當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
(編輯 孫倩)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zhàn)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guī)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wěn)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yè)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chuàng)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