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發生深刻結構性變化,有力促進了科技、資本、產業良性循環”。低空經濟領域的蓬勃生長,正是這一論斷的鮮活注腳——從政策土壤厚植到資本活水涌流,資本市場正以全鏈條賦能的方式,支撐低空經濟的產業雄心。
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低空經濟領域上市公司為例,它們借由資本羽翼漸豐,在無人機物流、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空天信息服務等新賽道上穿云破霧,讓“科技—資本—產業”的螺旋上升軌跡,在低空藍天上勾勒出極具張力的經濟新圖景。
展望未來,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相關公司紛紛表示,將持續深化與資本市場的協同聯動,在充分借助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同時,企業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系統性優化產品研發體系,建立覆蓋技術概念驗證、工程化開發、商業化測試的全流程創新機制,推動低空經濟場景應用的標準化與規模化落地,持續夯實產業核心競爭力,為低空經濟新賽道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資本澆灌低空經濟
企業借勢發展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在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產業化落地等方面存在周期長、需求大、難度高的挑戰,而資本市場憑借資金樞紐功能,通過多元融資、風險投資、資本支持等方式,精準匹配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為行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規模化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正如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豐奧威”)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憶稱,2006年11月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為公司創新發展和規模擴張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和融資渠道保障,使公司能夠在并購重組、研發投入、生產設備更新等方面有更充足的資源投入,促成了公司高質量快速健康發展。
事實上,萬豐奧威并非個例,眾多低空經濟企業都是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發展的“第一桶金”,進而得以加速技術迭代與市場開拓。
例如,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海直”)通過IPO上市及后續股權再融資,引入國際先進機型,并組建相關運營、維修團隊,結合修理進口直升機及部附件技術渠道優勢,拓展高附加值的國產直升機部件修理能力;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光電”)依托深交所高效融資平臺,將募集資金全部用于支持與自身主業相關的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中信海直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與華為共建低空通信網絡,利用5G技術實現飛行器實時數據交互,提升安全管控能力;聯合高校開發飛行監控系統、無人機集群作業技術;參與編制的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團體標準《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場技術要求》,填補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空白;與深圳南山區政府、招商蛇口、深圳電信結成長期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攜手共建前海-蛇口低空經濟先導區。
破局發展瓶頸
加速重構產業生態
從技術成熟度到場景商業化,從安全合規到資本回收周期,諸多挑戰考驗著行業的抗風險能力,而破解這些難題的過程,恰是低空經濟從“概念熱”邁向“實業強”的必經之路。
中航光電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公司自主創新能力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基礎研究方面仍較薄弱,技術領先優勢還需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戰略指引科技創新工作方向的能力還需提升,面向前沿技術的系統規劃能力需要進一步優化,并且需要系統性地加強對產品技術體系的規劃。
此外,中信海直相關負責人稱,傳統應用場景的市場空間相對較小,而新興消費場景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有限。這導致國產直升機以及新型航空器在國內的民用需求不足,缺乏足夠的市場和數據支持來驅動制造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突破。有限的市場需求難以形成有效的規模效應,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技術攻堅—場景破局—生態協同”的三維破局路徑,成為相關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戰略焦點。
中信海直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明確科研方向與項目布局。以提升航空運輸效率、直升機運維保障能力、開發數字化系統為核心,積極推進智慧通航值機系統、通航維修虛擬仿真培訓系統等自主科研項目,聚焦降本增效與安全運營,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作業流程,并已獲得多個專利以及著作權。另一方面,積極加強和國內眾多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啟動多個科研課題、行業標準、聯合創新實驗室等合作項目,聚焦低空無人系統、直升機技術、無人機技術等領域,整合資源攻克關鍵技術。
(編輯 孫倩)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11:10 | 多舉措應對經營壓力 瓦軸B預計上... |
10:45 | 金健米業發力面制品及休閑食品 上... |
10:43 | 景區游客接待量增長 桂林旅游預計2... |
10:36 | 內生發展及外延并購共驅 重藥控股... |
10:36 | 仙琚制藥布局呼吸系統用藥 噻托溴... |
10:35 | 一鳴食品子公司獲增資1.2億元 引入... |
10:34 | 金田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達3.4億... |
10:33 | 咸亨國際預計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