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今年以來,并購重組政策暖風頻吹。
“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落地,進一步豐富交易支付方式,方案設計更貼合市場需求,估值和業績補償更尊重市場化博弈,展現出制度的包容性、市場化。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響應,將其視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僅10月份以來,已有浙江、深圳、北京、廣東、上海、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政府機構、國資監管部門以及行業自律組織等,積極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工作給予支持和引導。
市場人士認為,多方合力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有助于上市公司發起產業并購,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各地并購政策顯效
今年以來,多地紛紛出臺并購重組政策。
例如,廣東在推進重大并購重組項目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份,廣東轄區上市公司今年已完成并購重組交易超30家次,涉及金額100多億元。近期廣東印發的《廣東省貫徹落實“9·24金融新政”行動計劃》,圍繞“推動廣東上市公司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開展并購重組”作出系列部署安排。
近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屬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情況報告的決議》明確,大力推動省屬國有企業之間重組整合,采用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等多種整合方式,推進資源和要素向優勢企業、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集中。
隨著地方政策落地顯效,各地上市公司積極響應,大力推進并購重組。
在四川,11月29日,川投能源、川能動力、華海清科披露,公司接到通知,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擬啟動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戰略重組事宜。
在上海,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上市公司接連發布并購相關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同屬上海國資,目前吸收合并方案已獲得上海國資委的批復。
地方國企并購活躍度提升
在各地積極探索下,國資國企已成為各地并購重組的先鋒,積極推動并購重組取得一系列實質性成果,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方面,地方國企主導的并購重組案例時有出現。Wind數據顯示,按首次披露日期計,9月24日至12月5日期間,有40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計劃,其中,有6家的競買方或者出讓方是地方國企。
另一方面,地方國資積極推動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例如,11月21日,重慶渝創科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注冊成立,總規模30.015億元,該基金由重慶科創投集團旗下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發起,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投資并購。
此外,地方國資還積極推動上市公司進行重組。例如,海聯訊12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關于吸收合并杭汽輪B的進度時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有序推進本次交易的相關工作。據悉,此次吸收合并是海聯訊的控股股東和杭汽輪B的間接控股股東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發起籌劃。
“上市地方國企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持續提高。”招商證券研究所智庫研究員林喜鵬認為,地方國企并購重組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央地間的整合,通過無償劃轉或協議轉讓等方式,將地方上市國企變更為央企控股;二是地方國企間的并購整合;三是并購優質的各類企業。
聚焦“硬科技”領域
自“并購六條”發布以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熱度回升。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方奕認為,新一輪并購重組聚焦“硬科技”和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央國企有望成為重要參與者。本輪并購重組在制度安排上愈發友好,但在并購方向上有明顯傾斜,且更加強調產業鏈上下游整合,資本市場服務“硬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內在邏輯。
其中,半導體領域并購案例顯著增多,包括加快收購外資在華企業、大股東頻頻將半導體資產裝入旗下上市平臺等。其中,華海誠科11月14日公告稱擬收購華威電子30%股權,雙方有望實現互補,交易雙方都是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晶豐明源10月21日晚間公告稱,正在籌劃購買四川易沖科技有限公司控制權,此次并購屬于芯片設計公司的同行業整合。
海通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張曉飛認為,優質半導體企業將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快速上市,從而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各方市場參與者均存在并購需求。”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認為,對收購方來說,短期來看,戰略并購可以即時提升企業估值,中長期來看,新資產注入提升內在價值;對目標公司來說,在面臨營運和競爭壓力時,依附于大平臺可以利用資源高效擴展業務;對投資者來說,在IPO受限的情況下,并購為更為便捷且可行的退出通道。
張曉飛補充道,從產業演進角度,“硬科技”領域的并購重組將推動產業鏈整合,有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促進創新技術的發展。
(編輯 郭之宸 上官夢露)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