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見習記者 張美娜
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海洋產業,商業航天、全域無人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海洋高技術產業,強化對重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海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商業航天發展,商業航天技術取得新的突破,應用場景不斷涌現,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迎來市場新機遇。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在地方層面,北京、上海相繼印發《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專項支持政策和行動計劃,加碼布局商業航天產業。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中國商業航天產值由2020年的1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2.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2.9%;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進一步突破,市場對該領域的關注度持續提升,近期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披露最新布局進展。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自研的玉龍810A人工智能芯片已在部分商業在軌衛星上成功實現搭載。
陜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軍用耐燒蝕組件業務部分客戶為商業航天相關單位,后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與商業航天公司的合作,拓展產品應用范圍。
北京航天神舟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為航天科技集團旗下單位及其他相關科研單位、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智能測試仿真、微系統及控制部組件等宇航產品。
談及上市公司如何助力商業航天產業健康發展,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可從技術、資本與生態三大維度發力。技術層面,錨定火箭重復回收、衛星規模化量產等關鍵領域,全力攻堅核心技術,夯實產業鏈自主可控根基;資本領域,憑借資本市場優勢整合資源,通過成本管控與效率提升,加速遙感應用、衛星網絡等創新場景的商業化進程;生態建設上,協同產業上下游搭建標準化框架,積極開拓國際合作,助力產業邁向全球市場。此外,需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合理把控技術投入與商業收益的平衡點,創新多元盈利路徑,進而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