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可控核聚變作為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清潔能源技術,正逐漸從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化應用。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積極布局。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控核聚變已成為保障未來能源安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力量之一,產業正在進入“技術驗證+產能擴張”雙輪驅動周期。
事實上,自“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對可控核聚變領域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例如,2024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采集—存儲—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
在此背景下,我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例如,今年3月份,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度,綜合參數大幅躍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表示,預計我國可在2027年建成聚變能實驗裝置,并在5年內看到“核聚變點亮的第一盞燈”。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預計,2030年至2035年期間,全球核聚變裝置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6萬億元。
政策與技術共振,為可控核聚變產業鏈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例如,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子公司江西聯創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新增中標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招投標業務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招投標業務,提供用于可控核聚變相關研究的D型高溫超導磁體系統的研發服務。
金杯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扁電磁線龍頭和電線電纜優勢企業,目前,部分產品已應用在華龍一號、大亞灣等核裂變反應核電項目中。其中,公司開發的第四代核電用超高溫電磁線,結束了我國在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生產的輻照監督管用高純鈮箔已成功應用于核電領域。此外,公司生產的超導鈮材可用于生產鈮鈦和鈮錫等合金材料,這些合金材料是制造超導磁體的關鍵材料,用于產生強磁場來約束等離子體。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講師王雨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有諸多技術難題待解,這需要產業鏈公司持續進行研發投入。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