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3月27日,李寧公布了2019年的全年業績。年內,集團收入達138.70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上升32.0%。毛利則較2018年的50.53億元人民幣上升34.7%至68.05億元人民幣。
李寧集團執行主席兼聯席行政總裁李寧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加大專業資源如籃球、羽毛球以及跑步等方面的投入,深化李寧品牌,讓更多人接觸到李寧品牌。”
李寧品牌認同度提升
經營溢利為15.43億元人民幣
年報顯示,集團整體毛利率改善至49.1%(2018年:48.1%),增幅主要由于隨著品牌認同度的提升,集團給予特許經銷商的發貨折扣有所提高,自營渠道新舊品的銷售折扣有所改善,同時吊牌成本比進一步優化。
年內,集團經營溢利為15.43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的7.77億元人民幣上升98.6%。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14.99億元人民幣(2018年:7.1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09.6%,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后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12.6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76.9%;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率為10.8%(2018年:6.8%),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后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率為9.1%。權益持有人應占權益回報率為23.2%(2018年:13.1%),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后權益持有人應占權益回報率為19.9%。
年內,集團深化落實“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策略,產品力和品牌力進一步提升,全方位布局營銷資源,加速提升渠道效率及運營效率,鞏固并優化李寧式體驗價值。
李寧表示,公司將會繼續加大籃球、羽毛球、跑步等專業品牌的投入。
據了解,2019年,集團繼續聚焦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五大核心品類,深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繼續強化品牌的專業運動屬性,加大力度投入于運動科技研發及產品性能優化,強化產品口碑。同時,集團積極展示富有創造力的品牌形象,精準捕捉并提煉潮流元素。集團陸續通過「中國李寧」、時裝周,與設計師合作及跨界聯名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目光,有效擴大消費者群體,進一步提升產品力和品牌力。
同時,李寧以科技為專業產品賦能,不斷成長發展,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集團成功推出自主研發的「李寧?」輕彈科技,旨在打造比肩世界一流的專業跑鞋矩陣。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李寧作為領先的民族品牌,為大閱兵的群眾方陣隊伍提供運動裝備,品牌形象及好感度大幅提升。此外,李寧也成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國代表團運動裝備獨家合作伙伴,在世界級舞臺上展現品牌風采。
多元化渠道發展策略顯效
線上創3天銷售5000萬元紀錄
年內集團注重多元化的渠道發展策略,在傳統商業街、百貨、運動城發展的基礎上,聚焦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渠道的突破,并在購物中心渠道重點開設全品類標桿店和中國李寧時尚店,積極進行新渠道類型的探索。同時,為提升渠道效率,優化店鋪結構,公司持續加速關閉虧損店鋪,升級改造低效店鋪。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國,李寧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共計6449個,2019年初迄今凈增加105個。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共計1,101個,本年迄今凈增加308個。
此外,李寧電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持續增長,收入與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據李寧介紹:“公司曾在天貓店慶時創下了3天5000萬元營銷的成績。”
據介紹,2019年,電商平臺繼續打造獨立產品線「Counterflow-溯」系列,專注于中高價位的運動生活和中國文化特色鞋服,推出包括「ALIEN星際」、「璃」、「光輪」、「飛檐斗拱」等兼具銷售表現及市場口碑的人氣產品,拉動生意持續增長,不斷穩固并擴大消費群體,突破品牌影響力,深化李寧品牌價值。
李寧表示:“2019年,面對體育消費需求日益細分,我們繼續聚焦于打造及鞏固李寧式體驗價值。通過多元化策略手段,整合線上線下平臺優勢,并利用數字化營銷策略,進一步打通品牌與不同消費群體的聯系,增強李寧品牌形象與價值。年內,集團主要運營指標進一步優化,集團收入穩步增長,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未來,我們將踏實走好每一步,將主要資源投入到運動知識學習和科技研發中,積極尋找并開拓更多業務發展空間。此外,我很高興錢煒(高坂武史)先生于2019年正式加入李寧大家庭,任集團聯席行政總裁職務,我相信錢煒(高坂武史)先生的加入將會為集團增添更強的發展動力,他豐富的經驗將帶領公司實現新的跨越。”李寧如是說。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使得2020年的整體展望或將面臨嚴峻的考驗。自疫情爆發至今,集團持續密切關注著疫情趨勢及市場情況,面對危機快速響應,發動全體員工共同戰‘疫’,盡可能地減少疫情造成的影響。”李寧表示:“我們相信,疫情之后人們將更加關注體育鍛煉及體魄強健,行業潛力仍待釋放,我們對集團的長遠發展仍然保持充足的信心。”
(編輯 喬川川)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