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旗下部分產品進行費率打折,有產品的管理費費率最低降至0.01%(年化),幾近“0費率”。
比如,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對12款理財產品實行費率優惠,其中9款產品費率優惠最快將于1月27日正式生效,其余3款理財產品的費率優惠生效時間為2月6日和2月7日。
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近日也發布公告稱,將對旗下60多款理財產品的費率進行階段性調整,包括部分美元理財產品。具體調整生效時間主要為春節前、春節中和春節后三個時間段,其中春節前產品費用調整最快于1月24日生效。同時,近期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也發布了多個理財產品費率優惠公告。
對此,上海星圖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短期來看,歲末年初是企業年終獎發放高峰,也是春節前后人流和資金流返鄉高峰,是銀行理財業務營銷的重要窗口期,此時通過降低產品費率來吸引客戶,符合行業季節性經營規律。
記者了解到,銀行理財子公司此番降費主要是針對產品的固定管理費、銷售手續費和托管費等。其中,有多款理財產品的管理費費率降至0.01%。
薛洪言表示,銀行理財產品降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理財產品降費是近年來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監管導向。其次,站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角度看,降低產品費率能增加產品吸引力。
薛洪言認為,通過降低費率來搶占市場份額,短期內屬于有效手段,但長期效果有限。降低產品費用,客觀上能夠提升用戶的投資回報,但靠降費提升收益的空間非常有限。在產品凈值化的大環境下,對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對產品回撤的控制能力。在控制產品低回撤的基礎上實現相對高的收益。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降低費率攬客的營銷策略可能難以持久,因為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評判標準重點還是其收益率和風險,費率并非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銀行理財子公司提升理財產品的吸引力、競爭力,現階段可以考慮以下兩個方向:其一,審慎增加權益類理財產品數量,或者在混合類理財產品、固收類理財產品項下適度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份額;其二,在對理財產品流動性進行合理安排的前提下,適度拉長理財產品期限。”楊海平表示。
09:53 | 央行副行長陸磊:支付產業要加快推... |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