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孝孺有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深慮論》,講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制定制度時,決策往往導致“矯枉過正”的失誤之處。這篇文章分析的精妙之處,如今讀來,仍然讓人受用不已,也對我們今天在各種決策中,經常遇到的、矯枉過正的問題,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在文中,方孝孺縱論歷史:秦朝滅諸侯、統一天下,認為周朝滅亡是諸侯太強,于是“變封建而為郡縣”,不分封子弟功臣,結果亡于劉邦等老百姓之手;漢朝認為秦朝滅亡在于沒有分封同姓子孫,于是大封劉姓,結果有七王之亂;漢武帝、宣帝吸取教訓,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結果卻有大臣王莽篡漢;光武帝劉秀吸取西漢的教訓,曹魏吸取東漢的教訓,晉朝吸取曹魏的教訓,如此等等??墒?,歷史上這些聰明人所建立的制度,其滅亡的原因,又常在預料之外,“其亡也,蓋出于所備之外。”
在包括投資的各種決策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矯枉過正”的情況,即在上一次失敗以后,決策者吸取了上一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從而在下一次決策中,制定出與之相對的策略。但是,這個“與之相對的策略”,雖然是“名義上最正當”的策略,從心理感覺上,仿佛最能糾正最近發生的、那個巨大的錯誤,卻又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從而導致下一次新的問題。
相對于個體決策,集體決策似乎更難以逃脫這種“矯枉過正”的問題,而個體決策中的佼佼者,相對更容易做出明智的選擇。究其原因,主要是集體的決策能力,相對更趨近平均值,同時集體中需要安撫、慰藉的情緒,也相對個體中的精英們更強。而資本市場行情的變化,恰恰是典型的集體決策而非個體決策所導致,因此我們往往就更容易看到這種矯枉過正的問題。
舉例來說,指數分級基金中的A端和B端,前者獲取穩定收益、為后者提供杠桿,后者則獲得杠桿,在牛市中更強、熊市中更慘。結果,在2015年的結構性大牛市中,分級B投資者賺了大錢,分級B也大幅溢價。從當時已經高估的股票估值、以及分級B下折機制導致的脆弱杠桿結構來說,大幅溢價實在很危險。后來,投資者果然在分級B中吃了大虧。
反應過來的投資者們,開始涌向分級A。在之后的2016年和2017年中,分級A兩度出現高額溢價,常常高達10%到20%,最高者我記得有高至40%左右的。在當時的市場中,甚至出現“分級A收益穩定本金安全,可以買來養老”的理論。
對于以固定收益為主要性質、每年固定收益只有區區幾個百分點的分級A來說,如此溢價幅度,無疑大幅透支了未來的回報。可以看到,在這時候,在分級B的杠桿上吃了大虧的投資者們,吸取教訓、矯枉過正,開始盲目追求穩定收益。結果,在2017年底到2018年年初的分級A熊市中,再次蒙受了損失。
再以石油價格和相關的股票為例,在2014年夏天以前,國際油價長期居于100美元以上的高位,此時投資者認為油價堅挺,也給了石油類、石油開采類股票慷慨的估值。但是,高昂的石油價格必然導致供給增加、同時需求減少,卻沒有被大多數投資者所覺察。
在2014年6月以后,國際油價突然一瀉千里,在2016年年初甚至達到25美元附近,相關股票也一路大跌。國際國內投資者們接受了慘痛的教訓,在“新能源會導致傳統能源邊緣化”的口號下,紛紛遠離這類資產,相關股票的估值也一度觸及歷史最低水平、甚至創下歷史最低水平。聰明的市場學會了“石油類企業就是壞企業、傳統能源碰不得”的經驗,并因此而慶幸不已。
但是,低廉的油價所必然導致的供給減少、需求增加,人類社會仍然對原油的高度依賴,原油作為一種供給量難以增加的自然資源的天然屬性,又被焦躁的市場所遺忘。結果,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油價反彈中,真正抓住相關資產上漲的投資者,又一次為數寥寥。
所以說,正所謂“勝不必對,敗不必錯”,當我們身處市場之中,需要做出決策時,必須學會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簡單的從上一次失敗中,總結當時的簡單經驗教訓,然后就直接應用在下一次決策中。前一種總結方法,會為決策者找到真正的原因,而后一種方法,則會把決策者帶入不斷失敗的循環之中。
18:31 | 長周期考核提升險資投資穩定性和積... |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11:10 | 多舉措應對經營壓力 瓦軸B預計上... |
10:45 | 金健米業發力面制品及休閑食品 上... |
10:43 | 景區游客接待量增長 桂林旅游預計2... |
10:36 | 內生發展及外延并購共驅 重藥控股... |
10:36 | 仙琚制藥布局呼吸系統用藥 噻托溴... |
10:35 | 一鳴食品子公司獲增資1.2億元 引入... |
10:34 | 金田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達3.4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