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舉回購和產業資本減持,成為當下A股并存的兩大現象。一方面,今年以來參與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產業資本持續呈凈減持狀態,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和高管推出減持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與當前A股市場環境和結構分化有關。在結構化行情中,優質個股會受到青睞。
回購與減持并行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平安、招商蛇口、伊利股份等公司紛紛實施大額回購,A股的回購熱潮涌動。6月18日,中國平安首次回購A股股份,當日共購得約350萬股公司A股股份,支付資金總額約2.8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此后,中國平安在接下來不到一個月時間里頻頻出手。7月8日,在連續發起9次回購后,中國平安的回購總額觸及本次回購計劃50億元的下限。
4月17日,伊利股份公告擬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106.37億元。7月11日,伊利股份披露回購最新進展,截至7月9日,公司通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份1.31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2.14%,已支付的總金額為40.84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A股今年以來累計有700余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已超過920億元,回購總額和參加回購公司數量均已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創歷史新高。
在A股上市公司大舉回購的同時,有不少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拋出減持計劃,產業資本凈減持尚未消退。7月份以來,先后有13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主要股東減持計劃。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共發布約1700筆減持計劃,涉及上市公司1100余家,涉及股東2800余位,計劃最高減持合計約280億股。對比往年同期數據來看,無論是減持筆數,還是股票減持數量上限,均創近五年來新高。
從今年上半年產業資本增減持月度表現情況看,除1月A股產業資本呈凈增持外,2月至6月,A股市場產業資本連續5個月凈減持。3月,產業資本凈減持金額曾達257.74億元,創近幾年月度減持規模新高。4月、5月雖然減持規模有所縮減,但仍保持在百億元左右。進入6月,產業資本凈減持規模又有所上升,6月凈減持規模達164.87億元,環比增加70.98億元。
深入挖掘投資價值
“回購和減持一進一退,是助推本輪大藍籌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認為,上市公司回購和減持主體是不同的,回購資金來源于上市公司,減持資金去向是上市公司股東。當前A股格局下,優質白馬藍籌公司受市場影響較小,有能力在股價低估時通過回購公司股份提升股價。產業資本減持,則多是中小上市公司股東為了解決當前存在的資金流動性問題。
在結構化行情中,投資者該如何進行投資判斷?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無論是產業資本的減持,還是上市公司的回購,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只要操作規范,市場都應該包容和尊重。
但是,投資者要注意把握上市公司回購及減持的成色和“深意”。對于回購,投資者要注意回購的落地履行情況,以免受到“忽悠”式回購的影響。對于產業資本的增減持,則要結合公司基本面,注意甄別股東是否存在操縱股價或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違規行為。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