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監管是落實風險防控的重要關口,截至目前,深交所已向公司發出中報問詢函近300份,關注各類問題近2000個,發函數量比上年同期翻倍,問詢覆蓋面更廣。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市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事后審查工作已經收官,在審查中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商譽及減值、現金流及債務、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三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報事后審查過程中,深交所以企業畫像項目一期投入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審查方式升級。與往期事后監管相比,本次審查的智能化水平更高。
將風險排查貫穿
日常監管方方面面
“深交所一直把風險防控作為一線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將風險排查貫穿日常監管的方方面面。”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中報監管中,深交所以防范化解風險為主線,立足于行業監管和分類監管立體化監管網絡,及時排查風險、揭示風險、處置風險。
一是做好風險排查,使中報監管“有的放矢”。結合上半年經濟形勢變化,深交所進一步優化開展中報監管工作前的風險排查機制,按市場波動及下行風險、公司經營風險、公司規范運作風險、重大突發個股風險等多個維度,摸清風險底數,畫出“風險地圖”,并制定風險應對方案。中報監管從行業、公司、事項本身三個層次入手,聚焦風險公司,在關注公司業績波動、會計處理合規性、治理及規范運作等情況的同時,對上市公司高額商譽及減值、現金流及債務狀況、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事項進行了重點關注。
二是做好風險揭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針對問詢中發現的問題,深交所分門別類因癥施策,為公司合規運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通過事后監督問詢,已督促近70家公司披露補充更正公告,充分披露反映其真實經營情況,全面揭示公司風險隱患,給投資者真實的上市公司。
三是做好風險處置,及時懲處違法違規行為。上半年,出現個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以及違規擔保事件。深交所及時啟動紀律處分程序,督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盡快提出解決方案。
事后審查關注三大問題
此次中報監管中,上市公司哪些風險受到深交所重點關注?上述負責人表示,深交所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商譽及減值、現金流及債務、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三大問題。通過問詢,督促公司合規運營,盡早揭示和化解風險,取得了較好效果。
商譽方面,深交所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賬面商譽金額為1.39萬億元,占期末總資產、凈資產比例分別為0.61%、3.75%,與2017年末基本相當。目前深市僅有20余家上市公司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80%,占總體公司數量相對較低;深市公司業績承諾履行情況總體較好,70%以上公司均能完成業績承諾。針對個別公司在中期已出現減值跡象的情況,深交所引導公司盡早釋放風險,合理評估減值金額,深市有18家公司在中期計提了商譽減值。從整體來看,商譽規模與上年末相當,減值風險可控。
現金流及債務方面,2018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400多億元,較去年同期負現金流情況明顯改善。分行業看,2018年中期末,深市所有行業營業活動產生收入的收現比例均超過了90%,且均實現了貨幣資金余額同比增長。另外,截至2018年6月30日,剔除預收賬款后的加權資產負債率為37.69%,與2017年末的37.35%基本持平。分行業看,采掘、計算機、家用電器、通信、汽車等11個行業涉及近600家公司剔除預收賬款后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比上年末降低。從整體上來看,深市公司現金流狀況總體改善,負債率基本持平。與此同時,深交所密切關注個別償債風險較大的公司,了解公司所面臨的具體困難,督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方面,2018年以來,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債務風險凸顯,主要表現為其股票質押到期不能償還或股價跌破平倉線無力補倉而導致股份被強制平倉。目前,深市場內質押平均履約保障比例超過200%。二級市場違約處置金額較為穩定,僅占日均成交金額萬分之二。
智能水平不斷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報事后審查過程中,深交所以企業畫像項目一期投入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審查方式升級。與往期事后監管相比,本次審查的智能化水平更高。
據了解,為適應資本市場日趨復雜的形勢變化,落實證監會關于加強科技監管能力建設的相關要求,提高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能力,深交所于2016年底開始籌劃企業畫像項目。目前,深交所企業畫像項目一期已投入使用。該項目應用功能包括公司速覽、公司標簽、股權股東、重組審查輔助、關系圖譜、信息檢索七大模塊。監管人員依托文本挖掘、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結合對公司及其所在行業的經驗儲備,做到問詢直擊要害,進一步提升了精準監管水平。
此外,在中報監管手段上,深交所進一步發揮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的協同監管。現場檢查作為一線監管的新舉措,是非現場監管的有益補充,是交易所強化一線監管職能的重要抓手。目前,針對高風險公司及事項,深交所在風險識別、預警、處置等各個環節,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緊密協作,真正讓一線監管“長牙齒”。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