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港股退市進程加快。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有49家港股公司退市,正式揮別港股市場。其中,32家被取消上市地位,15家私有化退市,1家自愿撤回上市,1家贖回。2025年1月3日,已經有1家港股公司退市。
綜合來看去年港股公司退市原因,主要是私有化和被強制退市兩類。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總監袁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被強制退市的公司主要是觸發了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的強制退市機制引起的,比如因業務運作、財務業績、公眾持股量或其他可能導致被港交所強制除牌。也有公司選擇了私有化退市或自愿撤回上市,主要是基于港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交易活躍度、維持上市成本等多方面考慮。
近年來,私有化退市愈發成為港股公司主動退市的重要方式。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已有15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12家。
據悉,私有化要經歷刊發公告、召開股東大會、法院聆訊等多個流程,整個過程大致在3個月到8個月不等。
在2024年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公司中,在公告后一交易日,公司股價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漲幅,成交額也大幅放量。例如,A8新媒體于2024年6月12日發布私有化公告,公告后一交易日股價拉升140.88%,日均成交量相較停牌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成交量增長約392倍。
然而,私有化雖有套利空間,但因周期較長,流程復雜,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以中國中藥為例,去年2月份宣布私有化后,中國中藥股價大漲。但在2024年10月18日,中國中藥發布公告稱,作為私有化先決條件的境外直接投資批準未能在最后截止日期前獲得,因此私有化建議失效。
“部分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是為了節省與合規事務及維持上市地位相關的成本,為可能進行的業務調整留出空間。”匯生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總裁黃立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私有化退市后,公司可以輕裝上陣,借助資產重組、產業調整等舉措轉型升級,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據Wind數據統計,近五年(2020年至2024年)港股市場上共有83家已經私有化退市的企業。
除了私有化退市,2024年全年,有32家公司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占比超過六成,主要涉及信貸、家具、地產投資、樓宇建造、汽車零件等行業。
從以往案例來看,港股公司觸發強制退市的條件相對寬泛,包括公眾持股量不足、業務運作不足、長期停牌、財報問題等。
進一步來看,被強制除牌的公司大多屬于傳統行業,共性特征為業績差、年報“難產”、長期停牌等,部分公司因涉嫌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也會被港交所勒令退市。
僅2024年10月29日,就有佳源國際控股(退市)、大唐集團控股(退市)、大發地產(退市)等3家上市房企集體退市。退市原因較為相似,均因未能按時刊發財報,公司股票停牌至今已接近18個月。
在2024年被港交所強制除牌的公司中,退市前市值最大的為中國地利,總市值達58.7億港元,其余被強制除牌的,大多數退市前市值尚不足1億港元。
“被強制退市的公司大多是市值較小,且無實質性經營業務的‘殼公司’,或者存在較為嚴重的經營、財務、內控等層面的問題。”袁梅表示。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