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电影,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999色成人,日韩精品资源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財務造假刑事追責加力 7月份5家公司披露涉刑進展

2025-08-03 23:42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7月份,有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公司實控人、高管等因財務造假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公告,包括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被法院依法決定逮捕、被檢察機關起訴或收到法院的刑事判決書等。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是《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落地見效體現之一。隨著打擊財務造假合力形成,行政處罰、刑事打擊、民事追責立體化追責懲防體系完善,行刑銜接更加高效,刑事追責力度明顯提升,違法成本也大幅提升。監管部門正以“零容忍”執法提高威懾力,塑造資本市場良好生態。

    立體化追責

    讓造假者傾家蕩產

    7月29日晚間,浙江海鹽力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源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實際控制人沈萬中送達的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因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沈萬中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30萬元。此次公司實際控制人被刑事處罰與公司2021年財務造假案相關。

    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僅7月份已經有包括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州港”)、瑞斯康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起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起步”)、金通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通靈”)、力源科技在內共計5家公司披露公司以及公司實控人、高管因財務造假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公告。此前,這些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均因財務造假受到證監會或證監會派出機構行政處罰。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這釋放了三重信號:一是行刑銜接提速,效率空前;二是“首惡”優先打擊,實控人及核心高管成重點追責對象;三是政策法規落地見效,多部門協同形成制度閉環,強化震懾效應。

    “這說明監管機構對財務造假‘零容忍’,刑事監管的力度在加強,不斷強化震懾作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運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部分公司還被追究民事責任,立體化追責已成常態。據錦州港4月30日公告,因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公司被投資者起訴案件共23起,涉案金額553.92萬元。去年年底,金通靈特別代表人訴訟啟動,目前正在進行中。

    田利輝表示,民事賠償是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通過代表人訴訟等機制,可以降低投資者維權成本,修復市場信任。刑事追責與民事索賠并行,既懲治“首惡”,又填補投資者損失,可以實現“不敢假、不能假、不易假”的治理閉環。

    推動公司治理

    轉向“實質盡責”

    資本市場嚴打財務造假的合力正逐步顯威。

    去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公安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務院國資委《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完善防假打假的監管協同機制和綜合懲防長效機制,并強調加大全方位立體化追責力度。

    今年2月份,中國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8宗證券違法犯罪指導性案例,其中一半涉及財務造假。今年5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嚴格公正執法司法 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依法從嚴懲處財務信息披露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依法追究配合財務造假的第三方刑事責任,形成對財務信息披露造假行為的全方位打擊。

    除上市公司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外,其他相關責任人也被追究刑事責任。如ST起步公告稱,公司收到麗水市人民檢察院出具的《起訴書》,公司及公司前董事長章利民、前總經理周建永等6人涉嫌欺詐發行證券罪、違規披露及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檢察院起訴。金通靈發布公告稱,因為連續6年財務造假,公司及6名核心高管因欺詐發行股票罪、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田利輝表示,追究其他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是責任鏈條的全面覆蓋,體現全員擔責原則。高管、董事甚至供應鏈負責人均被追責,倒逼公司建立內控防火墻。此舉既防止“集體默許”式造假,也警示職業經理人履職風險,推動治理從“形式合規”轉向“實質盡責”。

    近日,證監會表示,堅持“追首惡”與“打幫兇”并舉,進一步強化對造假責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責,通過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體系,全面懲處財務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配合者,堅決破除造假利益鏈、“生態圈”。

    對此,陳運森建議,強化各監管主體的監管協同聯動,搭建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同時,要利用科技賦能金融監管,強化科技監管賦能思維,打造數字智能監管體系。

    關于后續如何進一步加大對財務造假的刑事追責力度,田利輝表示,可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完善立法,細化刑期標準,增設“連續性造假罪”;二是強化行刑銜接,縮短案件移送周期;三是擴大追責范圍,將中介機構等“幫兇”全面覆蓋,切斷利益鏈。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郴州市| 潜江市| 汾西县| 白沙| 新龙县| 青阳县| 高密市| 汤原县| 社会| 巴中市| 东乡县| 嵊泗县| 延吉市| 新龙县| 随州市| 郑州市| 漠河县| 区。| 中山市| 时尚| 诸暨市| 屯留县| 桐庐县| 敖汉旗| 张北县| 望奎县| 交口县| 灯塔市| 昌吉市| 余干县| 寿光市| 马鞍山市| 金阳县| 阿图什市| 双城市| 环江| 温泉县| 大宁县| 油尖旺区|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