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跨界造車正成為家電界的一種潮流。格力、創維、美的都已入局,海爾方面也傳出了聲音。有消息稱,海爾將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與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深入洽談合作事宜。
“家電企業進入汽車領域,不可以跟風。但企業多元化的腳步不可阻擋。早期,傳統家電企業在行業多元化,近年來進行市場、品牌、場景生態的多元化。現在,海爾已經實現了平臺的多元化,很多與家有關的內容,用戶都可以在海爾智家平臺上獲得,這就是多元化的表現。”近日,在2021中國家電流通大會上,海爾智家總裁李華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悉,海爾與吉利的合作或類似華為與賽力斯,海爾并不單獨造車,而是成為后者的供應鏈生態商。海爾集團表示,海爾與吉利將在互聯網與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營銷創新模式、金融及物聯網支付等方面合作。
對于是否與吉利展開談判,李華剛未正面回應。
不過,他認為,多元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互聯網時代必須多元化,因為產品、市場都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核心是能不能創造用戶價值,如果生產的汽車超過用戶的需求,汽車用戶認可,那就成功。”
“海爾有很合理的芯片儲備,未來不排除與任何企業展開更豐富的合作。”李華剛透露。
近期,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互聯網企業紛紛宣布造車,家電巨頭緊隨其后,除了天美汽車整合為創維汽車外,TCL、海信、美的等家電企業也通過各種方式加入汽車產業鏈。
談及造車,小鴨集團董事長李永剛表示,家電企業先把專業化做好,再多元化。家電企業跨界造車風險較大,不在于資金,而是團隊和技術。盡管家電企業和汽車行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都是制造業,圍繞模具,可以做汽車的配套,汽車電子空間大,但是造整車,不太好。
“海爾等這些家電企業,有著巨大的制造能力和零售店資源,如海爾已經在線下布局了300多家體驗店,未來還將繼續增加線下店數量。海爾與吉利合作,或在實體店上有一些布局。但為了規避風險,其暫時還不會直接進入汽車整車,但與汽車企業在零部件、生態、系統等方面的合作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未來與華為、汽車制造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成為家電巨頭的常態,也是它們搶占智能家居、人居智能等市場的重要戰略部署。”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喬川川)
20:02 | 濟民健康攜手達博生物打造多靶點新... |
20:00 | 迪哲醫藥舒沃替尼片納入最新版NCCN... |
19:58 | 美團訂單量再創新高 微信社交裂變... |
19:57 | “美好生活、書香中國”城市行廈門... |
19:38 | 影石創新在美“337調查”初裁勝訴 |
19:37 | 國窖1573冰·JOYS“靈感發酵局”登... |
19:32 | 懂車帝AI全景圖首次亮相 推動AI深... |
19:30 | 盈新發展成為“贛超”總冠名商 |
19:29 | 全球用戶共繪“熱愛為伍” 嵐圖FRE... |
19:22 | 科創板改革“1+6”配套業務規則落... |
18:08 | 中國人保健康2025年客戶節彩虹跑活... |
16:56 | 上交所發布科創成長層指引 新注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