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自購成為資產管理機構“穩定軍心”和承擔責任的有力證明。開年以來,多家公募基金陸續發布自購公告,自購資金從幾千萬元到幾億元不等。其中,中歐基金和其基金經理葛蘭的自購行動備受關注。《證券日報》最新統計發現,截至1月27日,年內合計有自購行動的公募已超過20家,自購資金合計近10億元。其中,匯添富、南方基金等自購資金均超2億元。
多位公募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募不斷自購是針對開年以來A股市場情緒持續低迷所采取的行動。“自購行為可防止大規模贖回而出現的踩踏,實現與投資者共享成長、共擔風險。同時,也可體現對后市的信心。”
自購不代表預測短線走勢
近日,管理規模超千億元、頭頂“頂流基金經理”頭銜的中歐基金基金經理葛蘭,成為“自購”熱點人物。據悉,1月26日,中歐基金公告稱,公司將于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合計5000萬元,并持有三年以上。與此同時,基金經理葛蘭也將于同期以自有資金自購上述兩只基金合計200萬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事實上,中歐基金和葛蘭的自購行為能夠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緣于基金四季報的發布時間節點,很多解讀將其與所管理的基金凈值和規模波動相聯系。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公募基金自購更多與開年以來A股市場情緒持續低迷有關,多數公募為“穩定軍心”“承當責任”,并與投資者共享成長、共擔風險,體現對后市的信心,而所采取的實質行動。
中歐基金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公司和基金經理做出自購并長期持有相關基金的決定。同時,公司自購不代表預測短線走勢,個人投資者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以及投資周期來制定投資計劃。
據了解,中歐醫療健康基金及中歐醫療創新基金作為行業主題基金,主要聚焦于醫療板塊?;仡欉^去,醫療板塊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快速上漲和新冠疫情反復擾動下,整體波動較大。隨著近幾個季度快速調整,優質醫療行業個股長期投資性價比進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基金經理葛蘭及中歐基金研究團隊認為,醫藥生物行業長期成長的基礎沒有發生變化,政策導向總體積極穩定。企業在行業總體轉型期以及疫情后時代更加注重修煉內功、加強硬實力建立,產業鏈上下游更為完善。因此仍看好行業長期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經理“自掏腰包”購買在管基金的情況正在逐漸增多,其中包括一些“頂流基金經理”。除了葛蘭外,年內還有陸彬、杜猛、李曉星等知名基金經理也加入了“自購潮”。
多家公募加入自購行動
就在中歐基金和葛蘭自購行動后,1月27日,又有多家公募基金發布自購公告,記者統計發現,包括了匯添富、易方達、廣發基金和嘉實基金等均陸續發布自購公告。其中,嘉實基金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自1月27日起1個月內運用固有資金投資于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5000萬元,所投資的基金持有期限不短于1年。
與此同時,匯添富基金發布公告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公司運用自有資金2億元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并承諾持有時間不少于1年。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年內以來,有超過20家公募基金采取了自購行動,合計自購資金額近10億元。其中,南方基金和匯添富自購資金額居前,均在2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自購資金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南方基金、匯添富、易方達、廣發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中歐基金、興證全球、華安基金等;自購資金在5000萬元以下的有華夏基金、景順長城、恒越基金、大成基金、博時基金、興華基金和招商基金等。
此外,在自購行動的同時,多個明星基金產品也主動“擇時”,調整申購限制。1月27日,易方達基金發布公告稱,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調整大額申購及大額轉換業務金額限制,自2月7日起,該基金限制申購及定期定額金額由2000元調高至1萬元。
同時,富國基金則公告稱,放寬對旗下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的大額申購、定投及轉換業務的限制,自1月28日起,該基金大額申購、定投及轉換轉入的限制金額由1萬元提高至2萬元;自2月18日起大額申購、定投及轉換轉入被限制在1萬元。
19:22 | 科創板改革“1+6”配套業務規則落... |
18:08 | 中國人保健康2025年客戶節彩虹跑活... |
16:56 | 上交所發布科創成長層指引 新注冊... |
16:16 | 明起復牌!這家創業板公司跨界并購... |
16:15 | 剛剛!上交所發布,科創板改革“1+... |
16:11 | 財通資管REITs產品獲獎 以金融之力... |
16:10 |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認定標準細化 ... |
18:31 | 長周期考核提升險資投資穩定性和積... |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