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陳瀟
3月15日晚,中直股份發布2022年財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73億元,同比下滑10.63%;歸母凈利潤3.87億元,同比下滑57.61%。
此前,在業績預告中,中直股份預計凈利潤為3.30億元—3.96億元之間,同比降低主要由于產品結構調整及部分產品訂單減少,而此次年報的業績總體來說符合之前的預告。
客戶相對集中
從凈利潤角度上看,中直股份業績降幅較大。但其他多個會計科目的變動或預示需求仍然旺盛。
其中,中直股份的預付款項和應付款項都有較大的增長。預付款項較上年增長165%,中直股份解釋主要原因是本年因生產經營需要,加大對部分供應商的預付采購。此外,應付款項上升41.10%的原因是本年因生產經營需要,加大對部分供應商的采購。
此前,2022年12月,公司發布202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公告,預計2023年關聯銷售額361.22億元,較2022年調整后關聯銷售預計額度同比增長51.15%,主要考慮公司部分單位2023年預計產品交付量增加。
對此,東方證券王天一在研報中表示,公司2023年關聯交易預計金額大幅上升,預示下游需求旺盛,業績拐點或將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年報中,中直股份披露前五名客戶銷售額高達178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91.75%;其中銷售額中關聯方銷售額達176.97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90.88%。報告期內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的50%、前5名客戶中存在新增客戶或嚴重依賴于少數客戶的情形。
對此,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資角度來看,客戶過于集中可能會對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也需要注意公司的治理結構和財務狀況等方面的風險。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認為,客戶過于集中可能降低公司的議價能力,一定程度上會對業績帶來一些影響。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客戶過于集中短期內可能影響業務和收入穩定,需要在中長期通過市場與業務結構的多元化來進行優化與提升。
直升機產業不斷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業績不及預期,公司仍對國內直升機行業表示看好。
據披露,近年來,多款直升機的研制和生產,使得我國具備了研制生產第三代直升機的能力,并建立第四代直升機研制能力,奠定了產業化發展的技術和物質基礎,形成了跨越式發展的局面。
此外,直升機產業新技術應用不斷取得突破,主要發展趨勢包括新構型高速直升機、先進旋翼系統、新能源直升機、以及無人直升機等。
中直股份是國內直升機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的公司,現有核心產品既涉及直升機零部件制造業務,又涵蓋民用直升機整機、航空轉包生產等。
目前中直股份正在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擬向中航科工和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昌飛集團100%股權和哈飛集團100%股權。
這兩大交易標的均為我國直升機科研生產的核心企業,交易完成后昌飛集團、哈飛集團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實現直升機業務A股整體上市。
對此,中直股份表示,該舉有望使得公司的資產規模、盈利能力、核心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并成為直升機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2023年重點工作是積極推進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全面完成年度改革目標。
對此,安光勇表示,在航空領域,由于技術門檻高、投入成本大、因此在國家層面得到重視和支持,企業也需要通過并購重組來實現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市場競爭力。
(編輯 白寶玉)
20:02 | 濟民健康攜手達博生物打造多靶點新... |
20:00 | 迪哲醫藥舒沃替尼片納入最新版NCCN... |
19:58 | 美團訂單量再創新高 微信社交裂變... |
19:57 | “美好生活、書香中國”城市行廈門... |
19:38 | 影石創新在美“337調查”初裁勝訴 |
19:37 | 國窖1573冰·JOYS“靈感發酵局”登... |
19:32 | 懂車帝AI全景圖首次亮相 推動AI深... |
19:30 | 盈新發展成為“贛超”總冠名商 |
19:29 | 全球用戶共繪“熱愛為伍” 嵐圖FRE... |
19:22 | 科創板改革“1+6”配套業務規則落... |
18:08 | 中國人保健康2025年客戶節彩虹跑活... |
16:56 | 上交所發布科創成長層指引 新注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