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帆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證券行業整體招聘略顯蕭瑟。然而,各家研究所的搶人大戰卻進行得如火如荼,尤以中小券商為甚。
就近期來看,業內諸如“首席分析師轉崗”、“新晉首席經濟學家”、“某某團隊跳槽”的消息不勝枚舉。部分頗具個人影響力的知名分析師更是在社交媒體上抒發情感,在追憶往昔展望未來之余,更給公司及研究所帶來一波流量紅利。行業內“人來人往”,儼然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研究員跳槽本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如此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則透露出部分中小券商打造研究所的急迫感。不容忽視的是,這些研究所也將付出高昂的代價。想要讓知名分析師“人往低處走”,自然需要提供強大的資源扶持,職級、待遇、薪酬等均需提升一個檔次。
平心而論,在研究基礎薄弱甚至為零的情況下,中小券商直接挖角行業首席和明星團隊是最為便捷的選擇。在大量資源的堆積下,“高舉高打”的策略在短期內的確見效明顯,不僅為公司提高了市場知名度和話語權,更能直接帶來分倉傭金收入的提升。
然而,如此“戰略投入”畢竟不可持續。在通過“砸重金”的方式迅速提高品牌實力后,公司層面對研究所的要求總要回歸于實現自我造血。金錢買得到分析師們的加盟與明星光環,卻買不到分析師們的忠誠。對于已具“身價”的分析師來說,所在券商一旦無法持續投入,他們隨時就會如同流水般流入另一條河流。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高薪挖角盛行于圈內之時,也讓企業文化認同、員工忠誠度等組織理念變成了一個笑話。挖角雖易,留人更難。如何令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人才形成合力,形成新的團隊文化并相互融合、彼此支持,才是真正的考驗。研究所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資源,分析師名利雙收后別有懷抱,不僅讓人感慨“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另一方面,在分析師評選弱化后,各家券商研究所的主要考核方向也轉向傭金派點,年輕的分析師想要找到一條合適的晉升之路更為困難。如何真正給年輕人機會和希望,在培養能力之時提高其對平臺的認同度和忠誠度,避免人員流失帶來研究實力“青黃不接”,這些都對研究所的績效考核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竭澤而漁,不如退而結網。對于券商研究所來說,與其跟風漲薪增加成本,不如將節省下的高昂挖角費用真正用于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探索人才培養的內循環,方能走得更為長遠。
00:28 | 上市公司接力中期分紅“盛宴”傳遞... |
00:28 |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3% 經濟穩... |
00:15 | 《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 |
00:15 | 暢通“數字橋梁” 跨境電商領域成... |
00:15 | 多地優化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提... |
00:15 | 拆解信貸“成績單” 資金流向了哪... |
00:15 | “因城施策”成效明顯 房地產朝止... |
00:15 | 券商人才結構升級 彰顯行業轉型成... |
00:15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 深海科技企業掘... |
00:15 |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迎“上新”潮 商... |
00:15 | 外資機構謀劃“加倉”中國資產 |
00:15 | 今年二季度理財公司新發產品環比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