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中藥材市場往往會進入淡季,但今年卻一反常態,中藥材價格出現持續性上漲。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中藥材綜合200指數報收于3344.26點,較去年同期上漲27.55%,創歷史新高。
業界認為,出現“淡季不淡”的現象,主要緣于天氣、資金炒作等因素。接受記者采訪的中藥行業上市公司表示,已制定具體應對措施或原材料長期采購、生產計劃,中藥材價格上漲對公司影響不大。
多品種中藥材價格上漲
從具體品類來看,常見中藥材當歸、三七、白術、甘草、梔子等價格漲幅居前,其中,當歸市場價格突破140元/公斤,近一月漲幅高達75%;三七和白術的月漲幅也超過60%。此外,珍稀中藥材的漲幅也引人注目,2022年天然牛黃價格是50萬元/公斤至60萬元/公斤,而近期天然牛黃的市場價格已突破120萬元/公斤。
以漲幅居首的當歸為例,作為家種常用大宗中藥材,生長期為2年至3年。2022年當歸減種,疊加天氣原因,使得去年當歸產量大幅減產。在此背景下,今年強勁的市場需求使當歸庫存得到大量消化,由于種苗限制,新擴種面積不大、有貨者信心足,短期內當歸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
近期,三七主產地——云南多地出現重度以上干旱氣候,盡管可以人工澆水,但云南干旱的消息使部分采購商壓貨,短期拉動了三七行情。此外,為保證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三七種植的面積被嚴格限制。資金、囤貨、天氣等方面原因共同推高三七價格。
生意社分析稱,進入6月份,因外圍資金持續介入,繼續在新產的中低價位品種上尋找突破口,加之藥商對于部分熱門大宗品種依然批量進貨,從而推高市場價格,使得中藥材總指數居高不下。同時,行業對今年天氣預期不太樂觀,預計6月份中藥材價格整體將保持高位震蕩,“淡季不淡”的情況或將延續。
上市公司各有應對措施
中藥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應對當前中藥材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有中藥龍頭上市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藥材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是行業要面對的共性問題,近期珍稀中藥材天然牛黃的價格上漲引起了廣泛關注。公司有專業的采購團隊,會隨時關注市場行情,已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同時通過提前儲備原材料來控制成本。截至目前,沒有收到產品漲價的通知。”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藥上市公司,金陵藥業相關負責人在回復記者問詢時表示:“公司中藥材的采購和生產都有長期的計劃和安排,短期內中藥材價格上漲未對公司生產造成影響。”
“目前無法就近期中藥材價格上漲對公司的利潤影響作出明確判斷。”太龍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太龍藥業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大部分采用合作共建模式,公司有相對穩定的供貨渠道,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能力較強,此外在每年的采收期公司也會定期做一些中藥材儲備。
19:22 | 科創板改革“1+6”配套業務規則落... |
18:08 | 中國人保健康2025年客戶節彩虹跑活... |
16:56 | 上交所發布科創成長層指引 新注冊... |
16:16 | 明起復牌!這家創業板公司跨界并購... |
16:15 | 剛剛!上交所發布,科創板改革“1+... |
16:11 | 財通資管REITs產品獲獎 以金融之力... |
16:10 |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認定標準細化 ... |
18:31 | 長周期考核提升險資投資穩定性和積... |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