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王麗新
“隨著數字技術和平臺經濟的興起,以本地即時電商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在促進消費者與生產者鏈接貫通,提升城市居民品質生活、賦能服務業千千萬萬中小商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特別是在那些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生活性服務業可以推動實現高品質生活。
為了更好地順應城鎮化發展,利用數實融合滿足消費升級、打造城市高品質生活,陸銘提出了以下三條建議。
一是建議嘗試采取“政府+平臺”補貼的方式,圍繞消費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利用即時電商促進城市品質消費升級。在當前政府主導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場景中持續鼓勵數字經濟平臺參與合作,推動更多的生活服務業開展數字化,強化線下空間的數字化轉型。例如,在數字街區、多元服務的鄰里消費建設中,可利用即時消費的技術與創新,持續探索陽光廚房、陽光菜場、智慧餐廳、智慧超市等數實一體業態創新,推動餐飲行業食品安全的發展。
二是要強化實體空間與線上平臺的互動,重視線上技術對服務業的互補效應,建議重視即時配送在城市物流、消費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作用,適時出臺行業扶持政策。要加快城市服務數字化轉型,賦能小微企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更多的生活服務業開展數字化,強化線下空間的數字化轉型,與利用數字平臺自主形成的“線上城市”加強互補,需進一步加強即時配送的基礎能力建設。建議針對即時配送高智能化、高數字化、高服務體驗的行業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行業發展規劃制定,鼓勵即時配送的技術與模式創新,拓展即時配送商業化應用場景,促進城市物流資源共享,優化城市流通網絡。
三是城市生活服務業的發展應該尊重經濟規律,善待城市生活服務業從業人員,更好發揮民營數字經濟平臺企業對城市高品質生活的積極作用。重視城市內部的人口密度或者人口流量,充分發揮人口規模、人口流量的集聚優勢,降低服務生產和消費的結合成本,促進城市服務業的發展。在城市建設,尤其是新城建設和老城更新的過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低密度、寬馬路的發展模式。要改善城市的社會包容度,要持續推進城市常住多元人口的市民化,降低外來人口的市民化門檻,推動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對待,以此來形成穩定的生活服務業從業人員群體。同時,建議政府可與電商平臺等各種社會力量一起,協助外來就業人口融入城市和社區。在工作條件方面,要在一些公共空間創造條件,改善外賣、快遞等生活服務業人員在工作間歇的休憩環境。
(編輯 白寶玉)
21:21 | 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再創新高 磷... |
20:50 | 7月14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德... |
20:48 | 君正集團:積極探索新業務模式 |
20:43 | 天娛數科上半年凈利潤預計扭虧 業... |
20:43 | 上市銀行年度分紅進行時 銀行股投... |
20:42 | 春秋電子上半年凈利潤預增超236% ... |
20:42 | 蔚來下笨功夫打造樂道L90 能否打... |
20:42 | 樓市韌性足 上半年多地二手房成交... |
20:41 | 瞄準耐磨備件市場加碼布局 耐普礦... |
20:35 | 好鄰如故 因愛生光 我愛我家多維服... |
20:02 | 濟民健康攜手達博生物打造多靶點新... |
20:00 | 迪哲醫藥舒沃替尼片納入最新版NCCN...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