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行業發展變化可謂“一日千里”。在國外巨頭們紛紛敗退、撤出的同時,以華潤萬家為代表的本土零售巨頭表現出積極進取的姿態,在劇烈變化的市場面前,快速調增業態重心,通過多業態協同發展戰略,來滿足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
今年年初,華潤萬家在上海的全新品牌萬家LIFE正式開業,這是繼萬家MART之后,推出又一新品牌便利超市。這一類型超市將專注于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及居家生活基本所需,加大生鮮占比,打造出5分鐘-10分鐘步行范圍內的居民優選購物場所。
過去幾年,由于互聯網電商沖擊,線下零售行業迎來陣痛。除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在中國遭遇經營困境,過去幾十年滿足中國老百姓日用生活的華潤萬家也同樣遭到挑戰。2019年年初,北京物美托管了華潤萬家位于北京大賣場業務,“大敗退”一說喧囂塵上。
經過一年之后,華潤萬家的策略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在退出虧損多年的北京多家大賣場業務同時,其業務重點聚焦到高端精品超市及小業態上,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在深度調研消費者喜好后,針對不同消費場景,通過“商品+服務”的方式打磨出萬家MART和萬家LIFE等全新品牌。在提升消費者黏性同時,也提高了經營效率。
隨著一二線城市消費主力人群年輕化趨勢的不斷推進,生鮮商品到家服務逐漸得到消費者認同。因此,華潤萬家線上業務比重不斷加大,新品牌萬家MART及萬家LIFE著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公開數據顯示,華潤萬家自加速建設自有線上渠道“華潤萬家APP”,并與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么等線上平臺達成合作后,2019年線上業務大幅提升。
根據華潤萬家開店計劃,2020年萬家LIFE將開出近300家。以集市業態為特征的萬家MART在2019年年底迎來了批量開業,未來三年門店數量將達到100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同比增長8%。按照零售業態來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分別增長6.5%、1.4%、3.2%和1.5%。另外,在實物商品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0.9%、15.4%和19.8%。這清晰表明,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所需的超市業態仍保持著快速發展趨勢。
我國生鮮市場的超市渠道占比提升空間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生鮮市場交易規模自2013年起保持著6%以上的增長,預計2020年將增長至2.16萬億元。2019年至今,我國居民從超市渠道購買生鮮占比36.1%,排名第一的是傳統農貿市場。日本在2016年,其生鮮市場超市占比接近70%,我國超市生鮮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升,居民對于生鮮的品質、購物環境和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另外,隨著外資超市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內資超市市場占有率有望得到提升,市場前幾名集中度也將提高。
對于華潤萬家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經過多年經營,本身已建立起強大高效供應鏈。因此,有效獲取流量成為當務之急,這就需要企業在供應端、產品端和渠道端提質增效,在激烈市場中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據華潤萬家內部人士透露,近年來華潤萬家聚焦于高端業態和小業態,并積極推動大賣場轉型升級,通過創新零售發展,讓服務能更貼近消費者需求。
業界認為,零售行業粗放式的流量獲取時代接近尾聲,成本更低、顧客黏性更高的社區成為商家必爭之地。有機構指出,中國特有的小區聚集大量人口,兩個普通小區的總人口可達到1萬人,相當于一個歐美小鎮人口,社區居民的消費潛力不容忽視。
針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華潤萬家適時推出了萬家LIFE,其服務半徑為步行5分鐘-10分鐘的社區居民。萬家LIFE加大了生鮮和食品品類占比,同時精選個人護理、家庭清潔和家庭補充品,以滿足顧客消費時效為先。
社區生鮮賽道被業界看好,雖然創新層出不窮,但由于地區差異和消費偏好不同,生鮮市場很難有一種零售模式統治市場局面出現,使得多渠道、多業態運營能力的超市企業具備持續競爭力。社區生鮮店具備了貼近消費者,獲客成本低,顧客黏性高的優點。
華潤萬家內部人士稱,萬家LIFE與以往百姓眼中傳統社區超市截然不同,其基于大量消費者市場調研,打破傳統銷售模式,除為消費者營造舒適的購物場景以外,著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適應所在區域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為社區居民帶來溫馨、休閑和趣味的購物體驗。
萬家LIFE新品牌推出,可以說是華潤萬家滿足市場新趨勢及新需求,堅持改革創新的又一新成果,有助于其在社區場景下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朱寶琛)
(編輯 白寶玉)
21:21 | 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再創新高 磷... |
20:50 | 7月14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德... |
20:48 | 君正集團:積極探索新業務模式 |
20:43 | 天娛數科上半年凈利潤預計扭虧 業... |
20:43 | 上市銀行年度分紅進行時 銀行股投... |
20:42 | 春秋電子上半年凈利潤預增超236% ... |
20:42 | 蔚來下笨功夫打造樂道L90 能否打... |
20:42 | 樓市韌性足 上半年多地二手房成交... |
20:41 | 瞄準耐磨備件市場加碼布局 耐普礦... |
20:35 | 好鄰如故 因愛生光 我愛我家多維服... |
20:02 | 濟民健康攜手達博生物打造多靶點新... |
20:00 | 迪哲醫藥舒沃替尼片納入最新版NCCN...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